zishu's blog

zishu's blog

一个热爱生活的博主。https://zishu.me

關於我選擇筆記系統這件小事

受年齡增長以及生活影響,人接觸到的新事物和知識將會越來越多,大腦就顯得有些混亂了,我也不敢保證自己的思維會始終保持一個高強度的線上狀態。

因此決定整理個人知識庫,將大腦中的片段和思想整理出來。以筆記和文字的形式將他記錄下來,但是最近一直在尋求這樣的工具,多方對比,也沒有一款能真正滿足我的需求的工具。

最好是自建的筆記,因為我今天在語雀寫了一篇私密筆記,或許因為內容略帶敏感吧,然後就被審查了,說我違規。

語雀這是我目前最滿意的工具,但是現在對他的熱情瞬間降低了很多。我怕哪天一下子帳號裡面的筆記全部被刪了,那樣我會很絕望的。

接下來我還會多方對比,最終選擇一款平台亦或者是自建的筆記系統。

部落格是寫給別人看的,筆記是給自己看的,包括一些計劃,列表清單等等,都是隱私的內容。還有就是一些文章的草稿,碎片化的記錄,所以不宜放在部落格上。

而且對於功能方面,我也有較高的要求,比如拖拽,表單,下拉框,卡片等等,都是我比較需要的,隱私和安全性更是我比較看重的。

暫時就這樣吧,我會慢慢尋覓。


2022/05/03 更新

經過為期一周的嘗試和部署過後,我最終決定了使用思源筆記,可以使用 docker 進行私有部署,本地備份,而且還可以選擇付費訂閱,備份到官方,這是兩種可以同時進行的選擇,我覺得很好的滿足了我的需要。

主要還是思源的功能以及外表打動了我,頁面簡潔而美,功能不臃腫,剛好我需要的他都有,一點也沒有多餘的按鍵。符合我對筆記和個人知識庫的個人,支持雙鏈,不過我暫時用不到。支持 markdown 格式導入導出。

而我也逐步將我其他的筆記都遷移過來了,不過目前唯一的缺陷好像不支持分享,這也算我某種需求吧,我在尋求其解決方案,不過也不算什麼大問題。

思源很多細節都打動了我,在單個文章複製的時候,提供了直接複製到其他平台的格式,不用再手動調了。

至於安全性方面,可以設置全局鑒權密碼,不支持單篇文章加密。


2022/05/18 更新

半個月過去了,慢慢從思源遷移出來,原因很多,一方面是針對文件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抱有一絲懷疑,另外就是同步的問題,成本和精力都有些費事。

因此我選擇了一個更不錯的軟體 ---obsidian,強大的社群,海量的插件以及可擴展性都是我選擇它的原因。

對比之下,它更像是筆記界的 vscode,優勢很多,輕量,可擴展,插件多。同時使用堅果雲進行多端同步,這樣不論是在公司電腦還是在自己的電腦上,我都可以做到無縫切換。


2022/06/18 更新

使用了一個月的 obsidain,反饋一下感受。整體來說很適合我這種記錄文字的人,對 markdown 語法支持特別友好,格式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展示出來,還帶有一些插件,擴展我的使用方法。

在安全性方面,本地化、離線化也是非常棒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利用同步盤進行同步,或者自建 webdav 服務,穩定性也是很高的。

在數據遷移方面,完全不用擔心,數據本質上還是 markdown 文件,如果哪有你對 obsidian 失望不再使用,或者有了更好的選擇,可以直接把文件夾複製過去,都是很方便的。

但是這也只針對純文件來說,如果是元數據,帶有一些屬性類的東西時,obsidain 就不是很好的選擇了。正因為它是一個純文件,所以注定沒法保存元數據信息,這方面我和群裡的阿均作了深刻的探討。他比較注重 "屬性,標籤,雙鏈的指向,關係鏈,數值大小,層級隸屬" 等概念。

obsidian 是一堆小文件集合在一起形成的筆記架構,這和一般的數據庫不太一樣。

小文件很難做數據管理,反正長期看性能方面會有問題。一致性,也有問題,不重新索引確保不了一致性,重新索引,對於海量小文件,又難以提高性能。

阿均的擔憂我也是能理解的,不過我們對筆記的定位有所不同。他更希望打造一個碎片化,利用雙鏈結構形成自己的知識架構;而我是需要一個類 wiki 的東西,將我所獲取到的知識按照分類進行歸檔,然後根據關鍵詞,標籤,標題,正文等內容進行搜索查詢。

這是不同的方向,所以選擇了不同的軟體也是很正常的。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