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屬性對我來說還真有些陌生,無意中發現的,查詢過 MDN 之後聽得挺有意思的,就記錄一下。
根據字面意思就是「將數據以表格的形式顯示」。這個方法需要一個必須參數 data,data 必須是一個數組或者是一個對象;還可以使用一個可選參數 columns。
表格的第一列是 index。如果數據 data 是一個數組,那麼這一列的單元格的值就是數組的索引。如果數據是一個對象,那麼它們的值就是各對象的屬性名稱。注意(在 FireFox 中)console.table 被限制為只顯示 1000 行(第一行是被標記的索引)。
1. 直接輸出#
直接進行嘗試,在控制台輸出 console.table
console.table(["雙十一", "雙十二", "雙十三"]);
PS E:\demo> node 1.js
┌─────────┬──────────┐
│ (index) │ Values │
├─────────┼──────────┤
│ 1 │ '雙十二' │
│ 2 │ '雙十三' │
└─────────┴──────────┘
複製下來怪怪的,直接上個圖,就是下面這個樣子。
2. 定義對象進行輸出#
同樣也可以定義一個對象然後輸出
function Fun(title, date) {
this.title = title
this.date = date
}
const one = new Fun("雙十一", "11.11")
const two = new Fun("雙十二", "12.12")
const three = new Fun("雙十三", "你是傻子嗎,沒有13月")
console.table([one, two, three], ["title", "date"])
打印出來,就是下面這個樣子。
3.console.table () 的應用場景#
前面是在通過在編輯器中使用 node.js 輸出數據,看看在瀏覽器中輸出會不會不一樣的效果。
可以看到成功輸出數據,並且點擊表頭時,可以按照不同順序進行排序,這麼一看.... 嗯,還挺有用的(假笑)
應用場景大概就是可以對打印的數據進行更直觀的觀看,在某些情況下有利於調試代碼,以後看看是否能用得上這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