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碼出現有規律的重複之後,可以利用函數,定義變量,調用方法,不用去重複的改動代碼,只需要進行函數的修改。基本上所有的高級語言都支持函數,javascript 也不例外,它可以像變量一樣被使用,方便且強大,因此本文對 js 函數進行系統的學習,並在學習過程中做了詳細的筆記以及範例。
一、函數的定義和調用#
1. 定義函數#
function abs(x) {
if(x = 0) {
return x;
} else {
return -x;
}
}
function()
指出這是一個函數定義abs
是函數的代碼(x)
裡面的內容是函數的參數{...}
的內容是函數體,可以包括若干語句,甚至可以沒有任何語句
函數體中,必須以
return
結尾,才可以把結果返回,如果不用 return 結尾的話,就會返回 undefined
也可以直接定義一個對象,這個對象也可以寫成函數的方式
var abs = function (x) {
if (x>=0) {
return x
}else {
return -x
}
};
function(x)
就是一個匿名函數,這個函數被賦值給了變量abs
,所以可以直接通過abs
調用該函數
這兩種定義函數的方式完全一致,但使用變量定義的時候需要注意,要用
;
結尾,代表函數語句結束
2. 調用函數#
調用函數時,直接傳參即可
abs (10),根據函數定義,將 10 代入進去即可,返回的結果是 x,即 10
3. 檢查參數#
可以對參數進行檢查,看看是否是自己想要的參數類型
如果傳入對參數abs(x)
中非數字,控制台返回結果this is not number
,如果傳參為數字,則進行條件判斷
function abs(x) {
// 檢查參數x是否為數字
if (typeof x !== 'number') {
console.log('this is not number')
}else{
if (x >= 0) {
return x
}else {
return -x
}
}
}
4.arguments#
利用arguments
,可以獲得調用者傳入的所有參數
arguments
代表傳入的參數,arguments.length
代表傳入參數的長度
console.log(arguments.length)
// 這行代碼寫在函數中,控制台就可以輸出出來
先寫一個循環,把參數輸出的函數方法,函數寫完之後,傳入參數,控制台隨之打印出傳入的參數
function str() {
var s
for(var i = 0; i<arguments.length; i++) {
// 返回傳入的參數
console.log(arguments[i]);
s += arguments[i] + ",";
}
return s;
};
// 傳入參數
str("name", "age");
//控制台輸出:name, age
5.return#
返回 true 時,點擊鏈接直接跳轉,返回 false 時,會忽略 a 鏈接的地址,跳轉到 window.location.href 後的地址
<a href="https:www.baidu.com" onclick="return myfun()">baidu</a>
<input type="text" id="test" value="click">
<script>
function myfun() {
window.location.href = 'https://www.bilibili.com';
var tes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value;
console.log(test);
return false;
}
</script>
return 需要注意的地方:函數會自動在行尾添加
;
,所以在寫 return 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單純的拆分為兩行,很容易報錯
return
{ name: 'foo' }
// 上面這種寫法就是有問題的,js的機制會自動將其渲染為
return; //return undefined
{ naem: 'foo' };
// 正確的寫法應該是:
return {
name: 'foo'
};
6.rest#
把傳入的參數,多餘的部分,以數組的形式保存起來,為了獲得額外的參數,需要 i = 2 開始,把已有的 a,b 排除掉
function arr(a, b) {
var i, rest = [];
if (arguments.length > 2) {
for (i = 2; i<arguments.length; i++) {
rest.push(arguments[i]);
}
}
console.log('a = ' + a);
console.log('b = ' + b);
console.log(rest);
};
arr(1,2,3,4);
控制台打印:
可以看到多餘的部分被打印到Array
中了
這種寫法略顯麻煩,下面是更簡單的寫法
直接在函數裡定義參數rest
,並且在前面加上...
標識,多餘的參數直接以數組的形式交給變量rest
,不需要arguments
就可以獲取全部參數
如果傳參數量還沒有超過定義參數的數量,函數就會返回一個空數組
function foo(a, b, ...rest) {
console.log('a = ' + a);
console.log('b = ' + b);
console.log(rest)
}
foo(1,2,3,4)
// a = 1
// b = 2
// Array [3,4]
foo(1)
// a = 1
// b = undefined
// Array [ ]
7. 計算#
對傳入的參數求和
// forEach可以返回數組中所有的元素
function sum(...rest) {
var sum = 0;
rest.forEach(function(x) {
sum += x;
});
return sum;
};
//sum(1,2)
//控制台輸出 3。求和成功
計算圓的面積
// r 表示圓的半徑
// pi 如果沒有參數,默認為3.14
function area_of_circle(r, pi){
var area;
if(arguments.length == 1) {
// 當傳入的參數只有一位時,計算3.14*r的平方
area = 3.14*r*r;
}else{
area = pi*r*r;
}
return area;
}
二、變量和作用域#
1. 聲明變量#
在 js 中,通常使用var
來聲明變量,而聲明的變量實際上是有作用域的
- 在函數體內聲明的變量,只能在函數體內生效,在函數體外是無法識別的
function fun() {
var a = 1;
};
a = a + 1; // err 這行代碼直接報錯,因為全局中沒有a這個變量
-
如果兩個函數體中各自聲明了
變量a
,互不干擾,在自己的函數體內可以正常作用,出了函數體都沒有作用了 -
js 函數可以嵌套,內部函數可以訪問外部函數,外部函數不能訪問內部函數
function par() {
var x = 1;
function son() {
var y = x + 1;
};
var z = x + y; // Error:
}
所以var z = x + y
會報錯,因為變量y
在son()
中,根據函數外部無法訪問函數內部
,y
無法被訪問,因此var z = x + y
報錯
- 兩個嵌套的函數體,各有一個重名變量,js 函數在查找變量的時候,優先從自身開始,如果自身有這個變量就獲取,如果沒有,有內向外,由下層到上層的查找
function par() {
var num = 1;
function son() {
var num = 2;
console.log("son() = " + num);
};
console.log("par() = " + num);
son();
};
par();
函數必須經過調用之後才能生效
son()
和par()
2. 變量提升#
JavaScript 的函數定義有個特點,它會先掃描整個函數體的語句,把所有申明的變量 “提升” 到函數頂部,但是並不會將賦值一起提升,很容易產生代碼的報錯
因此,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在聲明變量的時候,要將其統一放置在函數的起始位置,嚴格遵守在函數內部首先聲明所有變量
的原則
3. 全局作用域#
不在任何函數內部定義的變量就叫做全局變量,也就是window下
,它也被稱作全局作用域
,全局作用域下的變量實際上被綁定到window
var course = 'learn js';
console.log(course); // learn js
console.log(window.course) // learn js
直接訪問全局變量或者在前面加上window
,結果都是一樣的
整個 js 文件只有一個全局作用域,就是window
,如果在某一個函數作用域內查找變量,沒有查找到,就會由內到外一層層查找,如果最後在全局作用域中也沒有查找到,就會ReferenceError
報錯
4. 局部作用域#
在函數內部就是局部作用域,這個代碼的名字只在函數的內部起作用
在for循環
等語句中,無法定義具有局部作用域的變量
5. 全局變量和局部變量的區別#
-
全局變量:在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使用,全局變量只有在瀏覽器關閉的時候才會銷毀,比較佔用內存資源
-
局部變量:只能在函數內部使用,當其所在代碼塊被執行時,會被初始化;當代碼塊執行完畢就會銷毀,因此更節省節約內存空間
-
當在函數作用域中操作一個變量的時候,會先在自身作用域中查找,如果有就直接使用,如果沒有就向上級作用域中尋找。如果全局作用域中也沒有,那麼就報錯
6. 常量#
var
和let
聲明的是一個變量,在 ES6 之間,用大寫的變量名,表示定義一個常量
// ES5
var NAME = 'xiaoming'
ES6 新增一個關鍵字const
來定義常量
// ES6
const name = 'xiaoming'
三、解構賦值#
1. 可以把一個數組的元素分別賦值給不同的變量
var array = ['hello', 'javascript', 'ES6'];
var x = array[0];
var y = array[1];
var z = array[2];
// x = 'hello'
// y = 'javascript'
// z = 'ES6'
2. 如果數組本身還有嵌套,也可以進行解構賦值,但是要注意嵌套的層次和數組保持一致
let [x, [y, z]] = ['hello', ['JavaScript', 'ES6']];
x; // 'hello'
y; // 'JavaScript'
z; // 'ES6'
3. 解構賦值時可以忽略元素
let [, , z] = ['hello', 'JavaScript', 'ES6'];
z; // ES6
4. 還可以對對象
進行解構賦值
var person = {
name: 'xiaoming',
age: 22,
gender: 'male',
email: '[email protected]',
school: 'zyg'
}
// 定義了三個變量,分別對應三個屬性
var {name, age, email} = person;
console.log(name, age, email);
控制台就可以打印出我們想要的內容了
對對象進行解構賦值時,也可以進行嵌套
5. 可以通過屬性名賦值的時候,重新定義一個變量名
var person = {
name: '小明',
age: 20,
gender: 'male',
passport: 'G-12345678',
school: 'No.4 middle school'
};
// 把passport屬性賦值給變量id:
let {name, passport:id} = person;
console.log(name);
console.log(age);
console.log(id);
console.log(email);
控制台輸出結果:
可以看到,name,age,id 都打印出來了,而 email 報錯,因為 email 的內容賦值給了新變量id
,而email
沒有任何內容,所以報錯
6. 可以使用默認值 true,避免不存在的屬性返回 undefined
var person = {
name: '小明',
age: 20,
gender: 'male',
passport: 'G-12345678'
};
// 如果person對象沒有single屬性,默認賦值為true:
var {name, single=true} = person;
name; // '小明'
single; // true
要注意,賦值的時候不能以
{
開頭,避免 js 將其渲染失敗
var person = {
name: '小明',
age: 20,
gender: 'male',
passport: 'G-12345678'
};
// 聲明變量
var x;
var y;
// 解構賦值
{x, y} = { name: '小明', x: 100, y: 200} // Error:
在這裡 {x, y} = person
會報一個錯誤,=
不合法,所以正確的寫法是,在賦值語句外部包裹一層()
小括號
({x, y} = { name: '小明', x: 100, y: 200});
7. 解構賦值的使用場景
交換兩個變量的值
var a = 1;
var b = 2;
[a, b] = [b, a]
四、對象的方法#
綁定到對象上的函數被稱為方法
在一個對象中綁定函數,稱為這個對象的方法
1.this#
下面段代碼返回的是(今年的年份-出生年份)
var xm = {
name: 'xiaoming',
birth: 1998,
age: function() {
var year = new Date().getFullYear();
return year - this.birth
}
};
// 在對象xm中,調用方法age()
xm.age(); // 22
這裡引入了一個新的關鍵詞this
在方法內部,this
是一個特殊的變量,它始終指向當前對象,也就是xm
這個變量
所以this.birth
指的就是變量xm的birth屬性
this
存在於方法中,想在方法中調用對象的屬性,必須通過this
如果在方法寫在對象外部時,this
的指向問題就要好好分析了,比如:
function getage() {
var year = new Date().getFullYear();
return year - this.birth;
}
var xiaoming = {
name: '小明',
birth: 1990,
age: getage
};
單獨調用getage()
的時候,這時的getage()
指的是一個方法,同時這個方法處於全局作用域下,此時this
指向的是全局對象window
,所以返回NaN
只有xiaoming.age()
調用的才是對象xiaoming
下面的方法getage()
因此:要保證
this
的指向正確,必須使用obj.xxx()
的形式調用
如果沒有使用這種方法,全部報錯,如果是在 'use strict' 模式下,this
會指向 undefined
2.that#
如果在對象裡面的方法,又套了一層事件,此時this
指向又有問題了,它指向第一層方法,而不是方法對應的對象
所以,在寫方法的時候,直接先聲明一個var that = this
,這個that
指向對象裡面的屬性,接下來,在方法裡面調用屬性的時候,直接在前面加上that.
即可,它直接指向到對象下面的屬性
var xm = {
name: 'xiaoming',
birth: 1998,
age: function() {
var that = this;
function getbirthage() {
var y = new Date().getFullYear();
return y - that.birth;
}
return getbirthage();
}
};
// xm.age();
可以看到,通過定義var that = this
,然後在方法裡面使用that.
指向屬性,不管套了幾層方法,都不會報錯,直接指向對象下面的屬性
通過var that = this
,可以放心的在方法裡面定義其他函數,不用擔心獲取不到對象屬性的問題
但是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每個方法結束後,都要返回一下結果,
return getbirthage()
3.apply#
除了var that = this
,還可以通過apply
屬性控制this
的指向
apply
是函數本身的方法,它擁有兩個參數
function getage() {
var y = new Date().getFullYear();
return y - this.birth;
}
var xm = {
name: 'xiaoming',
birth: 1998,
age: getage
}
// xm.age();
// getage.apply(xm, []);
寫法就是getage.apply(xm, [])
,apply
的第一個參數代表this指向
,即對象,第二個參數,表示函數本身的參數
4.apply () 和 call ()#
call()
是與apply
類似的方法,區別是:
apply()
將參數打包成Array
call()
直接將參數按順序傳入
調用math.max(1,2,3)
,分別採用兩種方式
math.max.apply(null, [1,2,3]); // 3
math.max.call(null, [1,2,3]); // 3
兩者的結果是一樣的,調用普通函數時,把this
綁定為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