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shu's blog

zishu's blog

一个热爱生活的博主。https://zishu.me

對全棧的一些思考

這裡我要推薦一本書,叫做《Web 全端工程師的自我修養》,在閱讀的過程中,自己也代入進去進行分析,然後寫了這篇筆記。

"全端工程師正在成為 IT 行業的新秀,無論是在上市互聯網公司還是在創業公司,都對全端工程師青睞有加。本書作者是騰訊公 司高級工程師,在前端、後端和 APP 開發方面都有豐富的經驗,在本書中分享了全端工程師的技能與要求、核心競爭力、未來發 展方向、對移動端的思考。除此之外,本書還詳細記錄了作者從零開始、學習心得。本書內容全面、客觀務實適合互聯網行業新人 、程式設計師。以及期待技術轉型的從業者閱讀參考。"

作者余果畢業於西安點擊科技大學軟體工程學院,曾任騰訊社交使用者體驗設計部高級 UI 工程師、前端開發負責人,負責多個專案的產品設計,以自身的經歷為模板撰寫了這本書。

從自身說起,因為對技術和機器的熱愛讓他走向了計算機這門行業,而在書中,他也經常提及自己理性和感性思維相結合,對全端工程師進行了深入分析。

全端工程師是指一個能夠處理資料庫、伺服器、系統工程和客戶端所有工作的工程師。根據專案的不同,客戶需要的可能是移動端、Web 端,或者原生應用程式端。這是官方的定義。而以我目前接觸前端的思維通俗點來說,大概也就是一個人包攬前端、後端,一個人處理資料進行專案維護,甚至於設計圖都是自己做的。

很多人都說全端有很多好處,不用擔心很多人編寫不同步,思維不一致,導致做出來的專案每個人的想法不同,全端一個人包攬所有的過程,都在自己腦子裡。

可能因為我進入這個行業不久,我認為全端是不太合理的存在,打個比方說,在流水線還沒出現之前,手工作坊基本都是一個人負責所有的產品製作,從原料,製作,打磨,成品,或許經過很多步驟,但是一個人都可以完美地做出來,就這樣類似全端工程師這樣的存在。

而生產線就更像一個團隊,產品,UI,前端,後端測試等,每個人相互配合。

全端和團隊比起來,我個人覺得團隊的優勢更大,但架不住老闆喜歡一個人幹三個人活,更喜歡全端一點。

培養一個全端的花費的時間和精力難以想像,甚至不確定培養一定成功,但是如果專精某一技術領域,成為高級工程師的概率絕對遠大於一個全端。當然這也只是我個人的臆測,並沒有具體的數據支撐。

書中也提及,流水線帶來的另一個好處,不會對某個工程師產生依賴性,即使失去這個員工,也可以讓被人接手工作

說了很多團隊化的好處,這不代表就沒有弊端,肯定是有的,書中總結出來幾點:

  • 工程師職責不清導致效率低
  • 工程師缺乏主人感導致產品質量差
  • 工程師缺乏全局的視野影響個人成長
  • 更多角色導致專案效率低下

"因為各司其職的工作流程有效率低下、成本高的缺點,所以很多創業公司都不會配備齊全的流水線,而是希望采用更靈活的方式來組建團隊,全端工程師也因此成為了理想的選擇。但是全端工程師的興起還離不開這兩個重要因素:技術的發展,以及提供 PaaS 服務的平台越來越多。"

雖然成為一個全端工程師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來打磨,但是這個思維我還是比較喜歡的。比如說,有 a,b,c 三個人,分別擅長各自的領域,有一天他們共同負責的專案出了一個小問題,但是問題出在哪個領域還不知道,雖然是個小問題,但需要每個人去查驗一遍,因為是三個領域,這就導致應該有兩個人的查驗是無效的,這從另一個方向來說也降低了專案效率。

然後這時候,有一個工程師 s,注意他不是全端工程師,只是喜歡學習多領域的技術,掌握了一些不算太高深的技術知識,查驗了一遍,很快就找出了問題所在。

那他一個人效率就相當於三個的效率了,其實這樣說並不嚴謹,我也只是打個比方。

我突然想到一句話,不知道說的準確與否,

"全端的職位存在是不合理的,但全端的思維是一個有上進心的工程師所必備的。"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